无价之水❷/无数民众默默付出 东江水滴滴有情
- 国际
- 2025-04-02 21:04:34
- 40
图:新丰江水库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自主设计的大型水电工程。 香港市民每天喝的水,每一滴都饱含了鲜为人知的付出和牺牲。港闻报记者早前沿东江一路走下,从源头开始,江西寻乌县的村民离乡别井,抛弃赖以为生的植果经济;河源市为建设新丰江水库,淹没了数以十万亩的农田,并拒绝了总投资约600亿的企业进驻。东莞盖起供港饮用水的专门运输通道,只为粤港居民的一口干淨水。历时半个月的实地走访期间,记者发现民众们对他们为东江水的付出,没有一句抱怨,滔滔东江,滴水无价。\港闻报记者 伍轩沛(文) 融媒组(视频) 香港人喝的是东江水,这是小学生都懂回答的常识。但是东江水从哪来?未必人人知道。东江发源于江西寻乌县的桠髻钵山上的一条无名小瀑布,经海拔1100米的高山流下,汇聚了千百小流后,才成了稍有流量的小溪。 为了这一条小瀑布,附近一带的居民离乡别井。瀑布下其中一条村是东江源村,年近60岁的何洪先是原村民,过往村里靠种植维生,但由于种植需要施肥撒农药,对水质有污染影响,在2017年,为了保护水源,何洪先举家搬迁到了县城,“现在村子啥都不剩了,就剩一个祠堂。”他说。搬迁大队共有超过2000人,他只是其中一个。 搬迁后,何洪先选择回到山上担任应急管理员,负责在山里到处检查,防止有人偷采、偷捕或污染水源,也需要预防山火。他甚少回家,每周有六天住在山上。山上没有任何生活物资补给,每次上山,他都要先准备好一周的粮食。宿舍后有一小块地,用来种南瓜和蔬菜,足够这里的管理员食用。山上除了冬天寒冷,生活补给也没有县城的丰富,更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只有一间简陋的房子。八年间,他不间断地在山上巡逻,也拦截了不少非法采捕。他认为,“看到香港同胞如今有干净、稳定的供水,这些牺牲付出,很值得。” 遥指水中央“曾经那里是我的家” 东江流出江西后,到达广东的河源市。为了保障下游供水稳定,这里建设了新丰江水库工程。1958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新丰江水电站开始建设,拦截东江最大支流,形成水域面积达370平方公里的新丰江水库,作为东深供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成为香港、深圳、东莞等东江下游城市4000多万居民的重要饮用水保障。为了建设新丰江水库,初期动员2.7万人,沿岸389个村庄、17.9万亩农田被淹,10.6万库区群众迁出家乡,别离故土。 “曾经那里就是我的家。”河源市水务局副局长赖少略站在新丰江大坝上,指着上游湖水中央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母亲讲述他们小时候一直在搬家,每次搬家就少三分之一的家当。”赖少略说,库区移民在较长一段时间,生活普遍都较为贫困,他小时候就曾要靠挖土茯苓充饥,长期食用导致全身浮肿;母亲低价租赁了别人弃置的贫瘠田地,日夜辛勤耕种。 为了守护东江水,河源市从基层到政府采取全方位综合措施,包括严格的生态养鱼、森林的保护和建设、高规格的河长制度、拦漂工程,并拒绝了总投资约600亿的企业进驻。“我们跟香港本就是同根同源,这并不仅是一句口号。”赖少略认为,河源人用坚韧与奉献守护这汪水60载,这湖水不仅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也诉说着河源与香港割舍不断的血脉情谊。 数代人誓保护东江水 无怨无悔 “哪怕是现在,河源也不是什么富裕的城市,东江流域的城市没有几个富裕的,都是为了粤港能够有好的水源能喝。意义远胜于价值,不可掂量。”曾参与河源市的新丰江水库建设的香港城市规划师林筱鲁认为,香港作为一个富裕的城市,靠的是这些东江源流一带城市牺牲自己的发展机会,“当地居民在贫困的环境中,依然放弃了经济命脉,为香港供水出力,你说这东江水,能用价值估量吗?” 走访半个月,听了数十人的故事,港闻报记者从未听过有人因经济发展或者离乡别井而抱怨,他们认为自己肩负了保护东江水的使命,所有付出都值得,让同根同源的香港同胞喝到有水质保障的东江水,他们深感自豪。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