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电子产品会加剧孤独症程度 单向交流影响社交发展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不聋却对声音充耳不闻,不盲却对周围视而不见,不哑却总是闭口不言。这些孤独症儿童也被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闪烁。

电子产品会加剧孤独症程度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孤独症患者已超过1000万人,其中0-14岁的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如何识别并守护好这些“孤独的天使”?电子产品是否会导致孩子孤独症?

电子产品会加剧孤独症程度 单向交流影响社交发展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狭窄的兴趣爱好。近年来,中国确诊的孤独症患儿数量猛增,发病率已达0.7%-1%。这意味着每100个孩子中可能就有1个患有孤独症,且男童患病比例远高于女童,约为4-5:1。

电子产品会加剧孤独症程度 单向交流影响社交发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每年接诊近4万名患儿,其中约5-10%为孤独症或有孤独症倾向。儿童心理科主任周国岭认为,就诊率提升反映了大众对孤独症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诊断标准的调整。目前,孤独症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它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脑发育改变。九成以上的孤独症是先天性疾病,遗传度可达到0.9,同卵双生子同病率约92%。

电子产品会加剧孤独症程度 单向交流影响社交发展

孤独症病情进展也可能受到环境影响。例如,如果孩子有潜在孤独症基础,并且经常玩电子产品,可能会加剧孤独症的程度。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是单向交流,无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式沟通,长期使用会导致孩子社交缺乏。周国岭建议尽量避免让6岁以下的孩子频繁玩电子产品。

通常,孤独症的明确诊断在3周岁左右,但有些问题早在孩子一两岁甚至几个月大时就会表现出来。法国最新研究表明,4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被识别出部分孤独症样表现,如眼神不交流、不追随、对拥抱没有反应、对呼唤没有应答等,这些都是预警信号。一旦发现孩子有类似预警信号,应及时就诊。孤独症越早干预越好,3-5岁之前是黄金干预期。

面对孤独症的预警信号,有时家长会忽视。按照正常生长发育进度,孩子一般周岁会说话,但有的孩子3、4岁还不会说话,一些家庭却认为这是“贵人语迟”。这种盲目等待反而会让孩子错过黄金干预期。尽管存在广泛性发育障碍,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优于常人的天赋。

在周国岭的诊室里,11岁的小宇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障碍和语言交流障碍。他在学校没有朋友,也不玩任何玩具,唯一的爱好是看万年历。他能准确说出近10年的任意一天的农历日期、星期几和节气。小宇记忆力特别好,还擅长记路。家人带他出去旅行了两三天,坐的所有公交车或地铁,每一站站名和路线,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些看似“聪明”的表现实则是重复刻板行为和狭窄的兴趣爱好。当孩子的认知发展极度不平衡时,家长也应引起警惕,尽早就医。

孤独症康复是公认的难题。孤独症没有特效药,治疗以行为干预为主,包括正向强化社交训练和语言训练等,通过游戏形式建立情感联结,帮助孩子纠正自己的弱项。此外,一些药物可以改善伴发的情绪和行为障碍。这种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周国岭遗憾地看到许多家庭中途放弃,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导致婚姻破裂。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对孤独症患儿的预后有深远影响,希望他们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周国岭呼吁,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家校医社一体联动,帮助孤独症患儿及家庭实现“多元共融,关爱同行”,并为他们提供支持。

有话要说...